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”FAN某”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(全文)
”FAN某”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(全文)
刑讯逼供、管辖异议,唐山杨立国涉黑案争议
大瓜!找工作太难了:私募大佬白嫖95后小姐姐事件刷屏!
深度 |台积电断供大陆芯片,任正非罕见感谢特朗普,美霸权摇摇欲坠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精读《景观笔记:自然·文化·设计》:适合所有人的风景园林专业启蒙书
Original
炎炎 yanyan
炎炎and皮蛋趣看展
2024-08-30
★ ★ ★
这是
YanYan公众号
的第
066
篇文章
你好,我是YanYan,假期结束,我也要开工喽。
今天要和你分享的书是出版于2019年一本文集,名叫《景观笔记:自然·文化·设计》,作者是王向荣,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住房与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、前《风景园林》杂志主编、《中国园林》杂志主编……
本书并不是一本纯专业书籍,文章主要来自他从零五年起作《风景园林》杂志主编期间,为刊物撰写的刊首语,以及采访记录和有感而发的学术随笔,这本文集凝练了王老师长达14年对专业的探索与思考。
曾经的中国风景园林界(或称景观),有着一大批笔耕不辍的前辈,如陈从周、童雋、陈植、孟兆祯等,对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。而近年来,不仅行业地位在衰落,我们在公众心中也缺乏广泛的认知度和影响力,这可能要部分归结于设计师群体的“失语”。在风景园林学科越来越强调科学性和研究性、论文越来越有专业写作范式的今天,
简洁通俗、与公众交流互动的文字则越来越少了
。
面向公众是如此,在专业圈内也是如此,中国风景园林至今也未发展起健康的交流和评价体系。国际上风景园林方面的专业杂志虽然不多,但几乎每一本都不会缺少评论,这些评论以读者来信、人物与作品介绍、书评等方式呈现出来。而在国内,虽然评论文章也不少,但是人物评论往往是晚辈写前辈,作品评论往往是设计师的自我介绍,其评论的价值和品质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(以上内容源自本书“景观评论”一节,P145页)
也就是说,如今我们普通人无论是从大众渠道,还是从专业学术渠道,都很难深入且客观地了解设计师的作品和他们的思想观点,更不要提培养公众对景观设计的鉴赏能力和提升关注热情
。
说到这你大概能理解本书的价值了。王老师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,但因为这些短文没有科研论文的写作羁绊,文字也就少了些刻板、说教与顾虑,更加从容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对风景园林在自然、文化以及设计领域一些问题的思考与回应。其实许多问题他也没有答案,但我想思考的
过程
远比思考的
结果
更加珍贵、真实,无论是公众还是从业者,相信都会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见解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我个人非常倾向于将本书
定位为风景园林(或景观)专业的启蒙书
,至少在中文出版界里是当之无愧的。
当然,以上并不是本书价值的全部,在我看来,
《景观笔记》的价值还在于它的时间跨度足够长,呈现了长达14年对中国风景园林发展问题的思考
,让你有机会借着王老师的眼睛,去感受他看到的风景园林世界。很多时候,只有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上看问题,我们才能看的更通透。
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走进王老师的世界,看看在一位风景园林师的眼中,
中国几十年快速发展造成了哪些突出问题?面对这些问题,风景园林师该发挥什么作用,如何应对挑战?
01
风景园林人眼中的社会问题
对专业范畴的认识,决定着我们要关注哪些社会发展问题;反过来,这些问题的变化,也深刻影响着对专业边界的定义
。因此在谈论具体问题之前,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我们的专业范畴,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,全世界范围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在重新定义自己,国内的自然也是众说纷纭。
(有差异本身是个很好的现象,只要大家良性交流就OK)
提起风景园林,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呢?我猜或许是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,抑或是绿树成荫的公园景色。这些空间的设计建造的确是风景园林人从事的工作,可我们的工作不止于此。
无论园林还是公园,这些空间都是在
围墙之内
的,是有边界的;可放眼围墙之外,放眼到我们整个国土,那么多自然的空间、生态的空间,难道就没有风景园林人的足迹了吗?
当然有,
如今的行业实践早已从狭义的、有边界的“园林”,扩展到整个大地之上,对更广袤的国土空间进行保护、规划、管理
。类似的实践在中国其实古已有之,古人始终在用营造风景的方式来营建城市,协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,力求将足迹所及之处,都转化为人文的、诗意的风景,尽管古代并没有风景园林师这一职业。
比如北京城自元大都时期,便已将人工的建造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到了清朝时期,融合的更加紧密完善。城市西北郊建造了三山五园园林群,西山和玉泉山的汇水和众多泉流汇纳在一起,形成园林中的湖泊,水又通过长河引入城市,串联起城中的一系列湖泊。许多宫苑、坛庙、王府临水而建,水岸也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。城中水系再通过运河向东接通大运河,由此,北京城市内外的自然成为一个连贯完整的体系。
这一系统承担着调节雨洪、城市供水、漕运、灌溉、提供公共空间、观光游览、塑造城市风貌等复合的功能。在这一系统之上,经过文化的逐步叠合,又形成了诸如“燕京八景”这样的景观地标与历史记忆。
如今的风景园林,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,它本质上是一套人居环境支撑系统,是生态基础设施,但同时它又被高度人文化、艺术化了,具备人文艺术属性。
总结来说:
风景园林不是存在于围墙之中,而是存在于我们整片国土之上。
风景园林不是一处单点,而是一整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环境系统。
了解了风景园林的内涵,那么它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。在王老师看来,中国城市几十年的高速扩张,带来了诸多发展问题,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,即
“
自然系统破碎,历史文脉断裂”
。
我们先来看“自然系统破碎”问题。
王老师是兰州人,他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,虽然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差,但城中有不少充满自然气息的地方。黄河穿城而过,岸边滩涂延绵不断;山前地带有不少水坑池塘;城市几个组团之间是大片的瓜田菜地,除了建筑和道路外,城里的其他土地大多没有被硬化。孩子们白日看着蓝天白云,雄鹰盘旋,蜂飞蝶舞,燕子低飞,夜晚数着满天星斗,伴着虫鸣蛙声。
现在,王老师的故乡已焕然一新,几乎找不到过去的影子。城中高楼林立,路网纵横,原来的滩涂、水塘、瓜田和菜地大多已消失,少数留下来的田野滩涂被改造为人工气息浓厚的公园绿地,种植着原来城市中根本没有的花草树木品种。城市富裕了、繁华了,但随之而来的是拥堵的交通、污浊的空气和频繁发生的水土流失。城市里除了麻雀,很少见到其他鸟儿,不仅雄鹰大雁已成往事,连蟋蟀蚂蚱都成了稀有。
王老师的故乡在中国不是孤例,30年间,几乎所有的城市都经历了同样的变化。城市在不断拓展的同时摧毁了大地上曾经丰富多彩的田野、湖泽、森林,在这些土地上生活的多样的生物也随之消失。
人类建造的城市成为粗暴割裂生物栖息环境的钢筋混凝土荒漠,自然空间不断缩小且支离破碎
。
尽管从指标上看,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并没有减少,反而逐年增加,但城市中新建的绿地都是按照人的使用、欣赏和审美来设计的,追求的是有装饰效果、稳定可控的景观。由于这些人工的绿色环境并不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,许多物种必然失去栖息的家园。
对自然空间侵蚀,还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内涝问题
。池塘被填埋、河滩被占用、湿地被开发、绿地农田被蚕食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,不透水下垫面的比例不断增加,打破了自然水系统的循环,大量雨水无法渗透,也没有滞留空间,雨水无处可去,形成积水和内涝。
自然系统的破坏,会直接导致历史文脉发生断裂
。
王老师认为,所谓景观,包含了两种类型。
一种是
天然的景观
,包括山脉、峡谷、海洋、荒漠、冰原等等,它们是比较纯粹的自然综合体。
另一种是
人类的景观
,是人类为了生产、生活、精神、宗教和审美等需要不断改造自然,对自然施加影响,或者建造各种设施和构筑物后形成的景观。例如我们常见的乡村景观,就是人类的景观,是一种在原有自然的基础上,由人工改造后形成的。
天然的景观是自然历史演变的记录
,记载了一个地区的地质、气候、水文、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变迁历程;
人类的景观是人类历史演变的记录
,记载了一个区域内人类与自然相互依托、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,并反映着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结构、文化传统、经济活动、政治格局、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。
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,每一区域的景观都是唯一的,都具有很高的辨识度。
因此景观赋予了一个区域的民众以共同的身份感和认同感,为他们带来归属感和亲切感,并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。
如果景观的独特性和时空连续性被打破,
尤其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系统被打破
,往往意味着一个区域内景观特质的消失,随之而来的将是这个区域内文化认同的危机。
历史上的无数诗词、歌赋、绘画和音乐描绘的都是山峦、河湖、原野、田园、村庄、城镇、寺庙、园林……如果这些景观消失,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思想、艺术和文化也将失去依托的载体。
中国用三十年完成了西方两百年的文明历程,反映到城市建设里,就是由于无暇思考,使数千年形成的景观特质,几乎在快速造城运动中变成了废墟。迅速扩张的新城不断蚕食着原来的郊区和农村的土地,这些新城几乎都无视区域的自然风貌,削平了原有的丘陵小岗,侵占了原野湖泽,割裂了城市与自然的联系,切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,抹去了区域内原有的鲜明的自然和文化特征。
面对“自然系统破碎、历史文脉断裂”的危机,风景园林人该如何应对呢?
02
应对途径之“整合的设计”
王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“整合的设计”。
通过对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发现,许多城市都是山水相依的。中国几千年文明都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,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兴建各种水利设施,力求改造自然水环境,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,于是在国土上逐渐形成了人工与自然结合的规模宏大的水系网络。
纵横交错的山脉将国土分割成无数个地理区域,而人工水道和天然河流共同构筑水网,又将不同区域联系起来,山地网络与水系网络相互叠加,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山水相依,人工与自然交织的国土景观结构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人居空间得以建造。
总得来说,古代城市的形态基本由山形水势等自然条件决定,从选址,到规划,到建设,再到发展演变,人工的建造都依托自然条件,因势利导,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
。
协调和统领中国古代城市的要素是自然山水系统,这套系统维护着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,是那个时候的生态基础设施。
这套系统除了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安全,由于它们都是在深谙中国文化经典的地方官的领导下建造的,因而充分汲取了文化精髓和风景营造经验,处处体现着与自然的和谐及独特的审美意趣。这套自然系统也因此彰显着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与景观风貌。
虽然现代城市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古代城市,但王老师认为,有一点是不变的——
健康、宜居、环境优美的城市一定有结构完整、功能复合维持城市机体良性运转的环境支撑体系,也就是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
。
而如今的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系统的整体性,出现了很多以单一目标为导向的建造:道路为了交通、水渠为了引水、河流为了排洪、堤坝为了防洪、园林为了美观和休闲……由于目标明确,每项工程看似非常高效,然而城市却变成了各类基础设施的拼贴。
城市不是搭积木,每一个零件都做到更好,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却未必是一座健康的城市
。
在王老师看来,我们风景园林专业应当有责任去综合处理城市的复杂问题,整合各种工程设施,重新构筑起人工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,创造健康和诗意的城市。
具体而言:
城市所固有的山水结构体系应该得到维护;城市内外生态敏感的地带和具有独特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区域,要得到有效的保护;受损的环境需进行修复,自然系统应完整贯通;公共空间应更加人性化;城市中各种复杂的互相分离的工程建造,可以通过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途径整合在一起。
王老师作为国内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之一,自然要为其定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。
但我们事实上也清楚,“整合设计”途径作为学术研究是可以的,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、市场现状和学科地位等因素的约束下,实现起来是极其困难的
。
我想这一点也无须讳言,毕竟这是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窘境。
王老师于2016年为潍坊市编制了一份
《潍坊市水网生态绿化规划》
,这份规划在网上可以搜到。
规划大体上是想实现一个
“两网融合”
的格局,也就是市域水网和生态绿网。规划以潍坊市区域生态绿化现状为依托,围绕市域水网总体布局建设滨水生态绿廊,结合铁路、高速公路、干线公路等交通廊道绿化,构筑水绿相连、两网融合的水网生态绿化网络。
潍坊水网生态绿化规划
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,可如果你翻开这本规划,仔细阅读一下就会发现,现实不是那么回事。
生态绿网所要围绕和结合的,如市域水网、铁路、高速公路……都是别人早就规划好的,比如水网蓝线的划定方法写明:
蓝线主要按照河道防洪需要,依托河道水利工程所设定的河道堤坝划定。
因此这份规划所做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“绿化”,只不过是以更生态的视角来提升传统绿化质量。
例如规划提出要划定“水网生态绿线”,是维持水网生态环境健康和发挥生态功能的最低绿化控制线。水网生态绿线根据重要性和生态敏感度,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扩展保护区两部分。举例来说,大型河流两侧 100-200m范围内划为核心保护区,沿海岸线 3000m 以内范围的滩涂划入扩展保护区。而无论是“核心保护区”还是“扩展保护区”都只是该规划的一种说法,实际上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,因而也就很难落实执行。
在近期建设任务一节,你会更深地感受到该规划要想执行,希望有多么渺茫。
(1)抓紧深化水网生态绿化规划成果,编制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,确定相应的绿线控制范围和指标控制体系。
(翻译:这只是个概念规划,后续落实再看控规吧。)
(2)对重要的河流廊道和生态斑块根据相应规划开始控制管理操作,包括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和权属、土地拆迁征用等实现对土地的直接管辖控制,并逐步开始必要的生态保育和生态恢复。
(翻译:虽然我们规划里提了保护要求,但土地性质和权属并不清楚,实际操作还得按别的规划来办。)
请注意,这和王老师本人的水平没有关系,这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问题。像潍坊这样肯单独编制一项《生态绿化规划》,给与风景园林综合介入城市发展机会的政府,是非常不多见的,要感谢。
但我总觉得,以“整合设计”的途径去介入,天然就会遇到像潍坊这样的问题。我们的本意是想将市政、水利、道路、居住等各个涉及城市建设的环节都捏合在一起,避免他们各自为政,初心是好的;
可现实是,它们每一个都比风景园林更具法规上的合理性,同时某些还是你的上位规划,所以哪怕对方在理念上非常认同,但归根结底我们也很难摆脱从属的地位
。
说到这里,我们稍微扩展一下,早在2005年前后,其实还有另一种途径曾被提出过,那就是
“反规划”
。
“反规划”不是反对规划,而是逆向规划
。传统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方法,是依据人口规模和土地需求来推算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,然后再来强调城市的防御体系,防止和对抗自然灾害的方法,其中绿地系统和生态空间的规划是滞后的,是一项专项规划。
“反规划”强调,我们应当把次序倒过来,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,根据自然过程、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,确定出大地适合人类生存的安全空间,而后再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
。
仔细辨别一下,我们不难发现,其实“整合设计”与“反规划”在理念上是没有本质差别的,都希望建立起维护土地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,
但在方法上却迥然不同
。
简单来说,“整合设计”途径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和谐交融;而“反规划”途径是你打你的、我打我的,要和城市规划划清边界,且前置于它,因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,“反规划”正是如今“国土空间规划”的前身。
将“整合设计”途径与“反规划”途径进行比较,并不是想要褒贬各自的优劣。
从“国土空间规划”推进的现状来看,如果不是国家下定决心,其编制的阻力是相当大的,作为它的前身“反规划”,一个17年前提出的规划理念,能够顺畅实施吗?尽管我在理论上接受“反规划”是一个更彻底的解决方案,但我们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,可比较温和的“整合设计”似乎也未能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。
如今的风景园林正是面临着这样复杂的困境,解决方案就留给各位前辈大师们探索了,我们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设计。可即便是这一点,如今也面临着不小的问题。
随着风景园林关注的问题日益综合,再加上很多竞赛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,使得不少年轻学子们误以为,我们真的能轻易解决很复杂的问题,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。如果你是博士生,那么探索行业前沿当仁不让;可如果你是本科生,尤其想以就业为主,那么打牢基础才是最应该做的。这话说的有点直接,但确是实话。
王老师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加一些设计竞赛,也经常作为评委,他发现如今很多竞赛作品,往往首先考虑如何吸引评委的关注,于是地块都会选择具有较高关注度和非常敏感的地区,甚至是国外的地块,设计者是不太可能去看现场的。
如果仅是这样,问题还不大,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,参赛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设计条件,或是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
,往往会对现场按自己的要求进行任意改编
,还有就是在竞赛中盲目追求时髦的概念和炫酷的图纸表达。
王老师非常担心这些会让学生养成一些很不好的设计习惯,以为这就是正确的工作方式,从而影响未来的设计生涯,尤其影响对现场的理解和对设计的判断。
在风景园林前路开拓并不顺利的情况下,如果设计能力的根基甚至价值观再出现松动,那么我们风景园林人怕是真的要迎来一场严重的危机了,值得警惕
。
最后想说:
好啦,以上就是《景观笔记》这本书,我想为你精读的全部内容,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。
本书是本文集,汇集了王向荣老师长达14年对中国风景园林发展问题的探索,虽然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长,没有深奥的理论,语言也比较简洁平实,但字里行间都深深凝练了王老师的宝贵思考。我个人将它定位为风景园林(或景观)专业的启蒙书,无论是爱好者、初学者、还是从业者,都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启迪和指引。
本书副标题是“自然、文化、设计”,正好对应了在风景园林视角下中国社会发展所暴露的问题,以及王老师所构想的解决方案。
首先是
“自然系统破碎”
——面对当今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,我们应该如何将由工程设施系统构筑的城镇,转变为由自然生态系统统领的人居环境,使得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?
还有
“历史文脉断裂”
——面对城市的粗暴扩张,我们应该如何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,重构中国特有的人与自然协调、山水融合的人居环境体系,使得每一个生活空间都具有文化品质、富有诗情画意?
应对上述两点问题,王老师提出了
“整合设计”的途径
,风景园林师的角色不应当仅仅成为城市规划的执行者,而是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,深度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中去。
不过这条途径并非终极答案,实践起来也并不顺利。
但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拓展读者原先的认知界限,或者更深,或者更广,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考。
好啦,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,拜了个拜。
“ 管见论之,见仁见智,各取所需 ”
---
低产狡辩声明:由于目前学识有限,为了搞清楚一个话题,通常要查阅很多书籍、论文,力求让自己的“现学现卖”显得稍微“专业”一些,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太快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炎炎and皮蛋趣看展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